退休金和养老金的区别?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来源: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当我们谈及老年生活保障时,退休金和养老金这两个词常常被混用。由于养老金退休后才可以领取,很多人误认为养老金其实就是退休金,但其实二者并不是一个东西,文章将结合历史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二者的不同:

一、退休金和养老金定义不同:

退休金,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通常存在于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企业中。它是指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原工作单位或国家定期支付给劳动者生活费用。这是一种与工作单位和工龄直接挂钩的福利制度。

养老金,则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满足最低缴费年限后,每个月从社会保险基金领取的费用。这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需要个人、单位和国家三方共同承担责任。

简而言之,退休金是多年前单位养老的福利,而养老金是社会养老的福利。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养老金逐渐取代了退休金。这种源头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在诸多方面的差异。

二、退休金和养老金计发方式不同:

退休金的计算,在过去主要取决于单位性质+工龄。以国企为例,可能按照工龄×月工资比例来发放。现在则多是社保养老金+单位补贴的形式,其中单位补贴部分完全取决于单位的财力状况。退休金的发放通常较为稳定,按照既定的标准按月发放,不受市场波动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养老金有着统一的计算公式,其数额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挂钩。它遵循着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原则,缴费越多、时间越长,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养老金的发放则更加灵活,它会根据个人的缴费情况、当地社平工资以及物价指数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更符合现代人的养老需求。

三、退休金向养老金的演变

养老金未取代退休金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无需缴纳养老保险费,但退休后可直接领取退休金,且金额通常高于企业职工。这种“双轨制”曾引发社会公平性争议。例如,两位工龄相同的退休人员,若一人来自事业单位,另一人来自民营企业,其退休金差距可能达数倍。

养老金的领取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它更具有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因此,2014年10月,我国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终结了退休金与养老金的“双轨制”。然而,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为保障改革平稳过渡,国家设置了2014-2024年这10年过渡期,对“中人”即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实行“保低限高”政策。

所谓“保低限高”政策是指,国家会分别按老办法和新办法计算“中人”的养老金。老办法沿用2014年9月前的退休金计算方式,主要看职级、工龄,按退休前工资一定比例计发,同时考虑职级晋升、职称调整等因素,每年按一定比例增加补贴。新办法则与企业职工一致,按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计算。

若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低于老办法,按老办法发放,保证待遇不降低。若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于老办法,过渡期内按退休年份对应的比例补发差额。2014年10月-2015年退休补10%,2016年退休补20%,以此类推,2024年退休补100%。

总之,退休金和养老金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方向,从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从单方承担责任到多方共担,这一转变适应了市场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的需要。虽然目前由于过渡期的存在,两者的区别还比较清晰,但随着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退休金背后的意义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两者的界限也会逐渐模糊,直至没有明显的区别。

*本资料所载內容仅供您更好地理解保险知识之用;您所购买的产品保险利益等内容以保险合同载明为准。
本文标签
退休金 养老金 退休金和养老金的不同 退休金向养老金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