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百科 保险
首页 > 保险百科 > 养老保险 >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四川省应健全全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民工社保制

1月21日从政协第十届四川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组获悉,农民问题依然是四川省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为此有委员专门建议,四川省应该尽快健全全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民工社保制。建议建立全省农村养老保险制省政协委员刘战国提案中指出,过去四川虽然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上做了大量积极探索,但目前尚无覆盖全省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因此仍存在着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窄、参保人数少和保障程度低等问题,在实际上无法满足农民参保人员养老的需要。为此刘战国委员建议,“政府要坚持按照个人养老储蓄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和政府适当补助的原则,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应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还要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预决算制度、支付预警报告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核制度。刘战国委员建议说,为切实搞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强化约束监督机制,审计部门还要定期对基金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使用与安全。委员提议建立农民工社保制民盟四川省委员会在一份集体提案中指出,现在农民工几乎包揽了城市里最脏、最累和最险的工作,但农民工却存在着权利与义务失衡、参保率低和退保率高、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不完善和农民工的失业保险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为此,提案建议有关部门应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对完全市民化的农民工实行承包土地转让制度,将其转让收入全部或部分纳入农民工社保基金,并折算成本人一定年限的个人账户积累额。这既有利于农民工社保个人账户积累,又能促进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此外,在农民工输入城市与农民工输出地区还应建立一种横向财政支付制度,当作是城市对农民工的补偿。
建议还表示,“有关方面应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和接续机制。”提议健全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认为,虽然四川省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着部分山区看病难、地区之间村卫生站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存在较大差距、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仍然滞后和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匮乏等突出问题。为此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在集体提案中建议说,有关方面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不同地区的村卫生站实施不同的财政补贴措施,建立对山区和偏远村卫生站收入补贴倾斜政策,弥补其市场环境弱势,拓展生存空间。“调整乡镇卫生院人才准入机制,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由人事局和卫生局制定人才准入标准,赋予乡镇卫生院长一定岗位的用人决定权。以资助上学为手段实施本地大学生的定向委培制度,培养人才储备力量,签订完善的委培协议,增大委培生的违约成本。”提案还建议对新分配的大学生实行两三年的工资补助和住房补贴,以解决因刚工作业绩少而造成收入低的实际问题,确保人才的稳定性;继续实施下派上调的互动模式,增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技术力量;以组织荣誉、社会提倡和生活补贴等多种综合手段鼓励退休医师下村坐诊,实施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培训办法,建立乡村医生考证的激励制度等。

广西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广西新农保在推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难题:经办管理服务难。新农保面对的群众数目较大,人员配备少,很难服务好参保者。
维持农民长期参保意识难。新农保是农民自愿参加,而且是缴费年限比较长的保险,必然面临如何维持农民长期参保意愿这一难题。
基金管理难。随着新农保工作的推进,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个人账户基金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如何对新农保基金进行有效管理,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制度衔接难。政府文件已经明确了与老农保的衔接,并没有具体明确了与其他制度的衔接。如何实现与其他制度的有效衔接是新农保制度运行中必须妥善解决的难题。
完善广西新农保制度,迫在眉睫。要健全各级新农保经办管理机构,各县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并完善本县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区级社会保障部门要尽快建立全区统一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要加强新农保财政补助政策的执行力度,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抓紧制定本地的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大省级财政对贫困县和农业大县的转移支付。
各县在制定政策时,要带有一定的激励性,激励农民早参保,就多享受。在新农保基金实现省级管理以后,可以考虑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像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那样,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运营,以实现保值增值。
广西新农保制度要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区政府应该考虑在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制定衔接政策,可以在试点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经验,逐一解决。

今年株洲将试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今后,“养儿”不再是农民防老惟一出路。昨日,记者获悉,2009年我市将选一个县先行进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根据中央关于新农保指导意见,我市将建立缴费水平与收入现状和承受能力相适应、保障水平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保险关系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相衔接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制度初步设定参保对象为具有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缴费基数为统计局公布的全市上年度农民人平纯收入,缴费比例为10%左右,其中个人缴纳5%左右,县区政府补贴5%左右。
参保人员年满60周岁,累计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以上,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财政提供,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退休对应年龄的计发月数。
同时,对在单位就业并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参保,我市也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按照政策规定,农民工参保,基数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规定,单位缴费比例为12%,个人缴费比例由农民工根据本人承受能力在4%-8%之间自主选择。缴费满15年的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法计发待遇,不满15年的,回农村养老的,基金全额转入新农保的个人账户,享受农保待遇。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仍需完善(时论精粹)

实现“老有所养”,有赖于建立比较公平而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施行、目前已覆盖全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我国农民在老年以后能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老年生活得到更切实的保障。这一制度的逐步完善,不仅对实现全民享有社会保障目标,而且对促进建立公平共享的收入分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快速推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国家财政对农民养老金的补助是财政的直接转移支付行为。由于农村老年人群体收入水平低,公共财政对这一群体的转移支付是公平正义社会理念的直接体现。其次,提高农民养老金待遇水平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在个人缴费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制度覆盖的人群越广泛、养老金发放的规模越大,经济效应就越明显。
实现制度全覆盖后,在既定的发展目标下推进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和制度调整,有必要博采众长,吸取世界各国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有益经验;同时必须依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立足于我国国情来谋划制度建设。当前,以下三个方面应引起更多重视。
更加注重保障公平。农村养老保险是惠及全体农村居民的制度安排。让所有农村老年居民都能相对公平地享有养老保障,需要优化财政补助的方向和结构。国际上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通常做法,是根据生活成本和波动确定养老金的调整机制。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就建立了完备的随物价调整的养老金计发办法。鉴于我国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距,有必要因地制宜地发挥各级财政的作用,明确各级财政责任,建立公平合理的农民养老金待遇水平正常调整机制。
更加注重可持续性。2009年以来实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国家养老”,公共财政的大量投入是农村养老保险的重要财力保证。但应看到,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较之城市更为严重,加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远落后于城市,进一步增加了农村老人获得老年照料的成本。因而农民养老金的财政支出将会随着制度覆盖面扩大和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而大幅度增加,财政压力不容忽视。合理分担养老保险融资责任,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创新机制,使有关主体合理分担养老保险融资责任,鼓励农村居民为个人养老保险多缴费。
更加注重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率低下是制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应加强农村养老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公共服务可及性。加快信息化建设,改进服务手段,提高养老金发放和收取的便利性。加快理顺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加强标准化管理和服务。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办法,建立信息公开、业务透明的基金监督机制。
太平洋保险种类繁多,可满足您的多种要求,购买太平洋保险可直接登录太平洋保险在线商城(www.cpic.com.cn)。

探析贵阳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70%,在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功能进一步削弱的形势下,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贵阳市作为西部十省市中一个省会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适中,研究其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研究我国西部落后地区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及实施状况具有特殊的普遍意义。

关键词:养老保险 欠发达地区 政府作用
  
  一、贵阳市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现状

  我国各地区的社会保险制度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经济水平和社会传统的不同造成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地区差异化,但就各地的社会保险制度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贵阳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现状如何?现从三个方面来做一个简要分析。

  1.贵阳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贵阳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是人均耕地少,地貌复杂,第一产业从业人口下降速度慢,人均产值低。贵阳市2004年年末总人口350.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5.78万人,占全市人口数的53%。全市土地总面积804667公顷,其中耕地2889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91%,全市每个农业人口占有土地6.9亩,不足全国平均值的一半,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55亩,为全国平均值的三分之二,且多属高原丘陵,不利机械化操作。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77亿元,占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即GDP)443.63亿元的7.2%,不难看出农村的人均产值不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差。

2.贵阳市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现状

  贵阳市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总的来说是收入偏低,保障水平偏低,城乡差距大。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509元,仅占城市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的31.25%,不足三分之一,可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大。全市农村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达0.44。2008年贵阳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为200元/人月,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最高的两城区为140元/人月由此可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异。

  3.贵阳市农村养老现状

  贵阳市农村居民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辅之以少数集体养老、储蓄养老、征地补偿养老、房屋出租养老、困难救助和低保养老。贵阳市农村目前社会养老模式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占63.1%以上;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绝大多数边远地区的农民根本谈不上存钱,当农民进入老年,靠储蓄积累养老的为16.2%;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乡镇企业为数不多,这一人群属于养老无保障之列。随着农村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农民养老问题逐步凸现,已到了必须研究解决、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贵阳市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结合贵阳市农村的现状,要建立贵阳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面对和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根源。长期以来优先发展工业的思路决定了城乡发展的差异,贵阳市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大体各占一半,但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还不到第二产、第三产增加值的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3.2倍,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人均200元/月,是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人均70元/月的2.8倍。

2.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

  解决“三农”问题的落脚点是提高农民收入,而关键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以农为主,多种经营。尽管近几年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但农、林、牧、渔、服务业的结构不均衡,贵阳市的地形地貌又不适合大型机械的使用,就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而言不能形成规模,集约化、机械化、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很难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是种植面结构不合理,围绕省会中心城市服务的多种经济农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贵阳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探析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70%,在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功能进一步削弱的形势下,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贵阳市作为西部十省市中一个省会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适中,研究其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研究我国西部落后地区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及实施状况具有特殊的普遍意义。
  关键词:养老保险 欠发达地区 政府作用
  
  一、贵阳市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现状

  我国各地区的社会保险制度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经济水平和社会传统的不同造成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地区差异化,但就各地的社会保险制度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贵阳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现状如何?现从三个方面来做一个简要分析。

1.贵阳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贵阳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是人均耕地少,地貌复杂,第一产业从业人口下降速度慢,人均产值低。贵阳市2004年年末总人口350.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5.78万人,占全市人口数的53%。全市土地总面积804667公顷,其中耕地2889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91%,全市每个农业人口占有土地6.9亩,不足全国平均值的一半,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55亩,为全国平均值的三分之二,且多属高原丘陵,不利机械化操作。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77亿元,占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即GDP)443.63亿元的7.2%,不难看出农村的人均产值不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差。

  2.贵阳市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现状

  贵阳市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总的来说是收入偏低,保障水平偏低,城乡差距大。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509元,仅占城市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的31.25%,不足三分之一,可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大。全市农村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达0.44。2008年贵阳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为200元/人月,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最高的两城区为140元/人月由此可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异。

3.贵阳市农村养老现状

贵阳市农村居民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辅之以少数集体养老、储蓄养老、征地补偿养老、房屋出租养老、困难救助和低保养老。贵阳市农村目前社会养老模式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占63.1%以上;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绝大多数边远地区的农民根本谈不上存钱,当农民进入老年,靠储蓄积累养老的为16.2%;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乡镇企业为数不多,这一人群属于养老无保障之列。随着农村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农民养老问题逐步凸现,已到了必须研究解决、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贵阳市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结合贵阳市农村的现状,要建立贵阳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面对和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根源。长期以来优先发展工业的思路决定了城乡发展的差异,贵阳市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大体各占一半,但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还不到第二产、第三产增加值的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3.2倍,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人均200元/月,是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人均70元/月的2.8倍。

2.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

  解决“三农”问题的落脚点是提高农民收入,而关键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以农为主,多种经营。尽管近几年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但农、林、牧、渔、服务业的结构不均衡,贵阳市的地形地貌又不适合大型机械的使用,就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而言不能形成规模,集约化、机械化、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很难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是种植面结构不合理,围绕省会中心城市服务的多种经济农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不同区域的差异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由于贵阳市城市规划、地理等方面的因素,贵阳市不同区域的农村各方面差异都较大。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时候,对处于不同区域农村应该区别对待。不同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贵阳市经济目前呈放射状,由城市中心向边远农村逐渐减弱,经济区域差异十分明显。

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内容

3月15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徐州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公布。具有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在户籍地参加新农保。全市400余万农民将实现老有所养。

新农保基金构成

按规定,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个人缴费标准目前设有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8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鼓楼、云龙、泉山和九里区基础养老金由市财政和区财政各按50%比例承担;贾汪区基础养老金由省、市财政承担50%,贾汪区财政承担50%;徐州经济开发区基础养老金由市财政承担25%,开发区财政承担75%;六县(市)基础养老金由省财政(含中央财政补助)给予补助。

地方政府对参保人参保给予补贴,补贴标准根据选择的缴费档次确定,每人每年30元至7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补助标准,补助水平限低不限高。另外,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其中一级残疾人每人每年代缴100元,二级残疾人每人每年代缴50元。六县(市)参保补贴和为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费的具体标准和办法,由各县(市)人民政府确定。

养老金支付终身

按规定,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最低为60元,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标准,提高部分的资金由地方财政支出。本办法实施前,已按老农保政策领取养老金的60周岁以上人员,待遇高于按新政策计算养老金水平的,可继续执行原标准;低于按新政策计算养老金水平的,按新政策标准执行。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养老金领取条件

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本市户籍农村居民,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可按月领取养老金。本办法实施前,已经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55周岁至60周岁女性,仍按原待遇标准继续领取,年满60周岁后按本办法确定的标准领取。

本办法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可按年缴费并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

另外,凡已参加老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可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当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仍需完善,养老保险指的是什么

养老保障的实现有赖于建立更公平、更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于2009年实施,目前覆盖全国,使中国农民养老后享受国家包容性养老金,使他们的养老生活得到更有效的保障。这一制度的逐步完善,不仅对实现全民社会保障目标,而且对促进建立公平共享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快速推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国家对农民养老金的财政补贴是财政的直接转移支付。由于农村老年人的低收入水平,公共财政向该群体的转移支付是公平正义社会理念的直接体现。第二,提高农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当个人缴费水平仍然很低时,制度覆盖的人口越广,养老金支付规模越大,经济效应越明显。

在实现制度的全面覆盖之后,有必要在既定的发展目标下促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调整。充分发挥世界各国的优势,借鉴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经验。同时,必须根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国情,规划制度建设。目前,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更加注重保障公平。农村养老保险是惠及全体农村居民的制度安排。让所有农村老年居民都能相对公平地享有养老保障,需要优化财政补助的方向和结构。国际上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通常做法,是根据生活成本和物价波动确定养老金的调整机制。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就建立了完备的随物价调整的养老金计发办法。鉴于我国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距,有必要因地制宜地发挥各级财政的作用,明确各级财政责任,建立公平合理的农民养老金待遇水平正常调整机制。

更加注重可持续性。2009年以来实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国家养老,公共财政的大量投入是农村养老保险的重要财力保证。但应看到,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较之城市更为严重,加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远落后于城市,进一步增加了农村老人获得老年照料的成本。因而农民养老金的财政支出将会随着制度覆盖面扩大和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而大幅度增加,财政压力不容忽视。合理分担养老保险融资责任,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创新机制,使有关主体合理分担养老保险融资责任,鼓励农村居民为个人养老保险多缴费。

应更加重视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率低下是制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强农村养老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服务手段,提高养老缴费和缴费便利性。加快理顺管理服务体系和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和服务。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办法,建立信息公开、业务透明的基金监督机制。